学校概况
中医药学院精神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校概况 >> 中医药学院精神

精诚和善 远志勤学

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、维护健康、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。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,最富有中华民族的基因,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钥匙。

中医药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,在加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同时,注重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,凝练形成了“精诚和善,远志勤学”的学院精神,其意义包涵:对医学技术要精益求精,知常达变;待人处事要态度诚恳,亲和友善;人生追求要志存高远,目标明确;学习态度要勤奋刻苦,努力钻研。

“精诚”一词取自药王孙思邈所著的《千金备急要方》第一卷《大医精诚》。精,即要求为医者要有精湛的医理和医术。医道是“至精至微之事”,习医之人必须“博极医源,精勤不倦”。诚,即要求为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,博大的仁爱之心。对待病人要“见彼苦恼,若己有之”,要有“大慈恻隐之心”,要有“普救含灵之苦”之志,且不得“自逞俊快,邀射名誉”、“恃己所长,经略财物”。

“和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。有“和谐”、“调和”、“中和”、“和合”之意。如传统文化的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,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、“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“;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等。在中医思想中,更是体现了“和”的思想,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、有机统一的整体,任何疾病的发生,都是阴阳失衡的结果,故有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”的认识论;在养生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由此产生了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方法论。在治疗八法中,“和”法更是其中之一。

“善”,意为亲善、友善,与人为善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曰:“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医者需有仁爱之心,面对饱受病痛困扰的患者,当有“思患者之所思,急患者之所急”的互谅之心,更应当拥有“推己及人”的悲悯之心,尽毕生之所能,解患者之疾苦。

“远志”在此有双重寓意。一者,鼓励学生要志存高远,目标远大,立志成为一名品德高尚、医术精湛的名医;二者,远志本是一味中药,首载于中医四大经典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之中,具有安神益智,祛痰开窍,消散痈肿之效。李时珍解释,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,故有远志之称。

“勤学”既是对各位教师的劝勉,也是对广大中医学子的期望,希望所有中医人以维护生命健康为己任,勤奋学习,刻苦钻研,努力成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者和接班人。

“精诚和善 远志勤学”将中医人对医德、医术、治学等方面追求进行了高度凝练,承载了中医药文化的根与魂,体现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职业教育60余年的厚重与积淀,它承载了“大医精诚”的古训、德技双修的人文情怀、志存高远的精神追求和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,与中医药学院的教学特色相呼应,来之悠远,今之铭记,去之深长。